今天終於結束了擾人的資格考,
但是還得靜待成績的公佈。
不過,起碼這陣子可以專心準備兩個期末大報告了。
真正開始用心準備資格考也不過是這兩個禮拜的事情,
之前每個禮拜的周末就是和比較制度的當週摘要奮鬥,
不然就是沉浸在一堆無聊死的東北亞區域關係文章。
雖然一直覺得為什麼碩士班要有資格考這個規定,
但與其抱怨這個,還是乖乖唸書比較要緊。
這學期閱讀了很多很多的英文學術文章,
雖然大部分都是跟制度有關係的,
可是,發現一個共同的感受。
就是我們都很習慣閱讀那些幫我們整理好的考試用書,
無論是國際關係理論、政治學理論或者外交史。
但對於這些原本的著作讀起來卻相當模糊。
因為原本的著作不會幫我們整理和歸納重點,
我們要自己去找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他嘗試要如何去說一個故事。
結果導致我們常常把文章或者書籍看完了,
卻不是很了解作者在闡述什麼道理。
可是只要把參考書籍拿來對照,就知道原來作者是在告訴我們什麼。
另外一個發現就是,中文不一定比英文好讀。
這次資格考因為時間緊迫,大家就取巧,
不是大家分配翻譯,就是直接拿對岸同胞的心血來閱讀。
不過,兩岸分隔了這麼久,
果然說話的方式和表達的習慣大不相同。
真的看的很痛苦。
有時候寧願想去看看原文,想知道原文的意思是什麼。
至於學長姐或者我們自己的翻譯就更悽慘了,
畢竟都不是專業的翻譯人士,
就連坊間很多教授或博士生的翻譯都不敢讓人領教了,
更何況我們這些小毛頭?
英文翻譯不僅僅是英文語言的能力,
中文語言的能力更形重要。
常常有時理解了原文的涵義,卻無法適當地在中文用語中找到適當的辭彙。
這樣的窘境對我來說,體會非常深刻。
只能夠說,自己的中文表達能力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現在常常看到無論是批踢踢或者是一些網路上的文章,
真的是有看沒有懂。
莫名奇妙的斷句,動名詞已經完全混雜,排列順序讓人摸不著頭緒。
有時候看看自己的文章,也覺得這樣的錯誤也越來越常出現在自己身上。
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大概就真的是為了求快速吧!
因為網路發文或者msn聊天,都是講求迅速。
因此講單字以及斷句斷的莫名奇妙都成了理所當然。
可是要如何完整地在一整篇文章中有條有理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就成了時下年輕人的一個難題。
自己寫網誌,也算是在要求自己定期書寫一些文章,
儘管不用太正式,但也藉這個機會練習一下越來越生疏的寫作能力。
當發現自己無法利用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時,
我就知道該多看點書,多練習寫作,否則,一定也會寫出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火星文章。
時代雖然在改變,可是我想有些基本的能力要求應該是不變的。
中英文的能力都是不可偏廢,英文講的好,中文卻辭不達意,依舊是不足以符合要求。反之亦然。
研究所相當多課程都是所謂的研討課程(seminar),
也就是不單純像大學那樣的老師授課(lecture)的方式,
而是需要老師和學生互動討論的。
在這種課程,就可以發現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有些同學都很盡力達到老師的要求,把該閱讀的文章閱讀完。
可是卻缺乏表達的技巧,反而課堂表現比不上一些文章沒唸太多,
嘴巴倒是動的很多的同學。
如果老師真的單憑這樣的表現決定成績,
則"惦惦"的同學真的很吃虧,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唸書,卻得不到相對應的報酬,
這樣的挫折感真的令人無奈。
這篇文章也算是東拉西扯講了很多與資格考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內容,
只是一些這段日子以來的心得吧!
- Dec 15 Mon 2008 14:32
資格考結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