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香港舉行的WTO部長級會議 引起了相當多的抗爭
其中台灣一般人民最關心的應該是台大學生被收押的事件
但我更關心的是 為什麼WTO會引起這麼多的抗爭
部長會議的決議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台灣政府和人民應該如何應對呢?
對於WTO這個議題 從大二的國政就開始有所接觸
但真正有比較認識應該是從大四下劉德海老師的WTO概論
當初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選這門課 或許是因為上比外時 老師一值講說WTO有多重要
是接下來外交特考的趨勢 身為一個外交系的學生對這個議題若不熟悉 註定吃大虧
也或許是要準備研究所考試 擔心會出現類似的題目 就選了這門課
老師也很明白地表示 他自己也是這幾年才奉院長之命 開始搞WTO這塊領域
他本身也不是專家 要搞懂WTO不僅要懂法律 英文好 國際政治現實 各種產業都要有所認識
光介紹個WTO的歷史 從GATT時代到真正成立WTO期間的談判 就不知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搞懂
從以前單純的製造業產品進出口 關稅減讓的問題 到後來的非關稅障礙
服務業 農業 都是需要去規範 談判的 出現爭端如何解決 整個機制要如何運作
要如何合法的報復 報復的方式 程度要如何計算 一條法規的條文要如何解釋
這麼龐大的議題 我想也不是修個幾門課就可以馬上搞懂
工業需要工業專家 服務金融業需要專家 農漁業也需要專家
以台灣目前的情形 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漁業
單純的一個出口補貼 合不合理?境內支持 保價收購 對地補貼 關稅減讓
每個國家的生產結構都大不相同 每個國家補貼的調降比例是否要相同?多少算是合理?
關稅減讓有哪些算是敏感性的商品 對該國是屬於極為重要的產品 是不能關稅減讓 或幅度不能太大
隨便舉一個議題 就可以講很久很久 有那麼多的事情都需要討論
今天無意間轉到公視的"面對國家" 請到農委會副主委來討論台灣農業在WTO的架構下 有哪些問題
政府和民間要如何合作解決現今的困境
讓我覺得 台灣在這方面需要更多的人力 人才專注在WTO這個重要的議題上
我們要充分了解其中的各項規範 因為這些規範是早就訂好的 身為一個新入會國
只能夠照單全收 我們要如何調適 政府的政策有沒有辦法幫助農民把傷害減到最小
農民自己也要思考如何進步 而不是單純靠著政府的補貼過日子
台灣地小人稠 土地有限 而又以小農為主 大家你一塊我一塊 劃的清清楚楚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彼此間要如何整合 集體投入特定產品的生產
建立完整的生產分工過程 創造所謂的"品牌" 附上這項產品的履歷 讓買的人買的開心 吃的安心
這些都是這位副主委提到的一些方向 也是WTO未來十年要建立的機制
裡面有提到台灣在稻米這個議題上 為了要能夠有力量發聲 加入了一個G10的集團
有瑞士 日本 韓國和北歐國家 提出了一個"農業非生產性功能"這個概念
提出這些農產品不僅只是提供食用 還代表了一個生態 景觀 甚至整個國家的文化代表
如果這項產品最後沒落了 對該國會有多大的影響
以這個概念來說服其他國家 作為對該項產品保障的立論基礎
現在在WTO內 就是集團間的角力 就連美國都必須要找到具有共同利益的夥伴
才能確保自己特定產業的利益 就連所謂的先進國家都必須要和第三世界國家共組農業集團
來捍衛自己的人民
這種情形就正如一些學者說的 大家口口聲聲說著全球化 自由貿易
可是現實的景況卻是保護主義盛行
關稅障礙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名目的非關稅障礙
如何運用WTO的條文來確保自己的貿易利益 一場場的法律大戰在檯面下如火如荼地展開
根據劉老師的講法 台灣現在這方面的人才和人力都嚴重不足
不僅無法面對現今多邊談判的趨勢 很多議題也都缺乏專家 只能成為弱勢被動的一群
據說大陸已經紛紛成立WTO學院來培養相關的人才 面對一連串談判所需要的大量資源
而我們目前似乎還沒有動起來 每次老師舉辦的座談會幾乎都是靠我們這些學生充場面
不見有什麼外面的人來
不知道一般的民眾面對最近WTO的新聞時 是持著怎麼樣的心態只是單純看到一個時事話題而已 還是覺得又一群暴民在無理取鬧或者根本沒注意到有這件事情最近的事情 只是又喚回八個月前的我 一個努力衝刺研究所考試 認真上課的大學生好想馬上回到政大 拾起書本 和同學侃侃而談各種學問 互相辯論追求自己認為的真理學生是最幸福的!
- Dec 25 Sun 2005 10:48
農業與WTO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