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學習 如何把自己的想法 和所學到的一些知識結合在一起
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 就像老師一樣授課 否則這些知識 就是死的
把今天上課的還有自己報告的 綜合以前所學過的德國相關背景
試著用自己的理解打出一篇文章 沒有看任何參考資料 完全憑自己的想法寫出來
以後要慢慢用這種方式 讓逼迫自己去面對自己不熟悉的問題 唯有邊寫邊說 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
所以 這篇不是給大家看的 只是自己的練習曲而已~~~
這次報告的題目是:The New German Foreign Policy Consensus
一開始在準備這篇閱讀的時候 比較困惑的就是 這個new要擺在哪裡
是要指統一後產生的"新"德國 還是德國在伊拉克戰爭後 產生的"新"外交策略
或許兩者都說的通 差異也沒有那麼大
但是主任卻比較在意 我沒有把consensus這個字翻出來
因為他認為 這代表了德國的政策是有一個共識
德國新的 或是新的德國所採取的外交政策是有個一致的共識
不會因為CDU或者是SPD上台而有所改變 這是德國會一直持續努力的方向
先簡單檢視一下德國在二次大戰後 外交政策的走向
德國在二次戰後 被瓜分為四個佔領區 分別由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分區佔領
而美英法國發行了同樣的馬克 而蘇聯為了怕德國就這樣統一
就發行了另一種馬克 貨幣的分裂 使得德國陷入了分裂
從此 美英法佔領區的德國變成了BRD(Bundes Republik Deutschlands) 也就是西德
而蘇聯佔領區就成了DDR(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就是所謂的東德
我們接下來討論的德國外交政策 在這裡指的都是西德
1948年 兩德正式分裂後 德國總理艾得諾(Konrad Adenauer)開始所謂的一切往西方倒的政策
完全向美國為首的西方靠攏 堅決和蘇聯率領的東歐對抗
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 軍事 都是向美國和西歐靠攏
更有後來的Hallestein Doctrine 就是"一個德國"政策
不承認東德 任何和東德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 會被德國視為不友善的舉動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1969 Willy Brandt的東進政策(Ostpolitik)之後 才見到改變
不能忽視東德的實質存在 這樣對西德沒有任何益處
兩國是特殊國與國關係 是One Nation, Two States
兩國同時進入國際社會 不再互相排斥
德國在二次大戰後另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消除各國對德國的疑慮
身為兩次大戰的發起國 德國已經造成世人的起疑 認為 只要是統一的德國 必定會走上軍國主義的老路
因此 身為兩次大戰的受害者-法國 堅持要將德國分裂成拿破崙戰爭前的舊貌
就是一個一個小邦國 永遠無法統一
但是這樣的論點 沒有被英國和美國採納 畢竟德國是西歐反共陣線的最前線
需要借重德國的力量 才能抵抗蘇聯勢力的擴張
而艾德諾也就是抓住這點 一步一步地將西德的一些完整性維持住 例如薩爾區 或是軍事化這些議題
西德建都在波昂(Bonn) 這樣一個小的大學城 就是為了低調 韜光養晦
讓大家忽視德國的存在
艾德諾更是把德國完全深植於歐洲的架構之下(embedded in Europe)
歐洲的利益就是德國的利益 歐洲的政策就是德國的政策 歐洲的安全就是德國的安全
就像我在上課時舉的例子
德國在一次大戰後 其他小孩怕這個強壯的孩子會再度欺負他們 就把他的雙手綁起來
可是 德國這個大孩子覺得自己被羞辱了 有一天掙開了被綁住的雙手
這次更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把其他小孩打個吸哩嘩啦 還好隔壁班的大孩子美國跑來拯救
聯合起來把德國打敗了 這次 德國這個大孩子知道自己錯了
就說 不只把我的雙手綁起來吧 而是 把我的手和你們的手綁在一起 腳也綁在一起
這樣 我就只能聽你們的話 不會再欺負你們
德國就是這樣 積極參與歐洲的整合 也一直很甘心扮演老二的腳色
讓法國在歐洲共同體的整合上 扮演老大的腳色
但是德國這個孩子 因為體質太好 又漸漸長的越來越強壯
1991年 德國統一了 這時候 世界各國又開始擔心德國會不會故態復萌
而從這時候開始 才是我們要討論的New German Foreign Policy Consensus
德國選擇了採取更堅定的多邊主義色彩政策 把自己限制住
例如強力推動歐元的發行 因為身為歐盟的最大經濟體 世界最大的貿易國
歐元的發行 對德國來講 並不是真的那麼有力
毆元的發行 與其說是經濟的考量 倒不如說是政治的考量
假設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坐在一起 法國總統對德國總理說:我得到了你的貨幣 而你得到了整個歐洲
因為這樣一來 德國等於把自己的命運和歐盟的各國緊密結合在一起
一旦貨幣體系瓦解 則所有的歐元區國家都會瓦解
可是換個角度說 其他國家也必須掌控在德國之下 因為 歐元的中央銀行 就設在德國的法蘭克福
德國除了積極推動歐盟的深化(Deepening) 也積極推動擴大(Enlargement)
種種的跡象 讓世界各國放心 相信德國的確已經揚棄了那套軍國主義 侵略主張
而是一個新的德國經驗
在國內政治相信民主憲政 自由人權 在國際關係上 主張多邊主義 制度規範
相信經貿整合 可以減少戰爭的發生 重視環境保護
而德國一直是美國在歐洲最聽話的盟邦之一(當然是跟愛唱反調的法國相比)
可是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 德國總理施洛德(Schroeder)斷然拒絕和美國合作移除海珊政權
很多分析家認為是因為施洛德的SPD選情不佳 所以主打外交政策 才得以勝選
只要選舉結束 就會重修舊好
在這裡 Regina Karp和主任的意見不一致 主任指出 德國在選戰後的確向美國視好 而美國也原諒了德國 可是Karp則是說 德國依然拒絕和美國合作
也有分析家認為 德國會拒絕美國是因為美國逼的 美國的理由太薄弱 計畫也不夠完善
態度又過於強硬 讓不止德國在內的很多盟邦 都拒絕了和美國合作
但Karp認為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而是 德國認為國際問題要由多邊主義來主導
美國這樣的行為是以多邊主義之名 行單邊主義之實(藉安理會授權 但實際上參戰的是美軍)
德國不再是以前那個單純的多邊主義者
德國開始考量自己的利益 自己在國際上需要負擔的相對責任
對於國際體系的運作 有了自己一套的世界觀(Weltanschauung)
只要不符合德國的信仰 危害德國的利益 德國就會斷然拒絕這樣的多邊主義
德國的多邊主義原則是從norms和institutions 也就是規範和制度來著眼
德國根據自己二戰後的經驗 認為 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國際運作更為順暢
也不用花大筆的經費在軍事上 使國際更和平 國家都能蓬勃發展
也就是Joseph Nye說的Soft Power 德國一向給人的就是Civilian Power(公民權力)
有別於美國的Hard Power(Military Power)
現在更是講究Normative Power 規範性的權力
輸出自己國家的文化價值 讓別的國家接受 習慣
自然而然 別的國家在生活上 文化上 社會上 都已經接受這個國家的價值觀念
就像台灣流行日劇 韓劇 吃美國的漢堡 看好萊塢的電影 都是Soft Power的一種
而規範性權力則是輸出這樣的規範和制度 讓一些落後的國家接受
進而相信有類似規範制度的國家
德國要走的就是這樣的路 有別於美國的單邊主義 軍事權力 而是多邊主義 公民權力
儘管德國目前還尚未有明確的新外交路線
但是"共識"已經出現 就是建立在規範制度下的多邊主義 而且是符合德國信仰和利益的多邊主義
無論哪個政黨執政 這樣的共識不會被廢除
就像德國自己說的 兩個政黨在外交政策上表現的差異 不在於其政策的substance 而是在其style
另外就是一定要提的德國與美國關係
德國不會向法國一樣 認為美國的霸權需要去被制衡(Balancing)
因為美國的權力是無庸置疑的 德國需要的是採取合作的態度
雖然 美國和德國 甚至是整個歐洲 在價值觀上已經漸行漸遠 尤其在小布希政府上台後的單邊主義
讓歐洲國家憂心不已 就像施落德時期的德國外長費雪說的 NATO已經不再是美國和歐洲各國協調外交安全政策的機制了 美國只是在那裡分配任務 對於歐洲盟邦的意見是已經當耳邊風
在經過施落德的美德關係谷底後 梅克爾政府的上台 勢必會修補其與美國的關係
可是德國也不再是那個聽話的孩子 而是會根據特定的議題合作
其實美國和德國 乃至於整個歐洲 在很多議題上的觀點仍然是一致的
只是對於如何處理這些議題的手段(means)有很大的歧見
如果這樣的情況沒有得到改善 則美國只會與德國和歐洲國家的認知差異會越來越大
就像主任說的 可能是因為歷史因素 戰略文化的背景不同 歐洲經驗無法和美國經驗相符合
這就只能看新的美國總統 在外交政策上 會如何思考
另外 主任就問我 我是否相信歐洲會變成德國的歐洲 不再是歐洲的德國
我回答:我相信 歐洲會慢慢走向德國的歐洲
但是這樣的崛起 是溫和的 德國被稱為gentle giant是有原因的
藉由不斷地輸出其文化價值 經濟勢力 讓各國在不知不覺中 仰賴著德國
德國是economical giant, poltical dwarf, military warm
德國要邁向真正的強權 就必須改善他的政治地位還有軍事能力
政治地位就是德國現在在積極爭取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
而軍事能力 則是是否要恢復武裝 甚至核武化 但是這些議題都不是德國單方面可以決定的
而是關係到整個體系的權力平衡和其區域內國家是否會擔憂德國會露出真面目
所以 德國是否能夠邁向正常國家之林 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最後談一點輕鬆的個人經驗:
五月的時候 終於有機會可以親眼看到德國 到了德國 給我的震撼比想像中的大
雖然在德國只待了短短的兩天 可是看到德國的景象 讓人覺得 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會不強盛
整整齊齊的屋頂 沒有一片瓦片是斑駁脫落的 路邊的樹林 整整齊齊地立正站好
草原就像是用畫的一樣 平整安穩的Autobahn 路上的看到的施工工人 比台灣上班族穿著還要整齊
這種落差到了東歐國家 體會更是深刻
而東歐國家的飯店 打開電視 都是德國的電視頻道 指示標語都是德文
這只告訴我們一件事情 德國完全掌握著這些東歐國家的觀光資源 它們都依賴著德國生存
雖然就像主任說的 波蘭目前在歐盟所謂的新歐洲成員中 扮演著唱反調的角色
多次和德國唱反調 而且極力導向美國
可是 我想依照波蘭現在的實力 和德國作對 絕對只是自討苦吃 而且多少波蘭人 現在是吃著德國的頭路
德國成為歐盟實質上的領導人 目前看起來是無庸置疑
可是 還有很多方面 德國的權力沒有辦法和他的經濟實力相提並論
然而 德國的體質非常健全 要重回世界舞台 是遲早的事情
只是如何維持其溫和巨人的形象 走出和美國不同的道路 就是值得探討的地方
- Oct 18 Thu 2007 19:52
區域研究-西歐1018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