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部電影在台灣幾乎沒有名氣 當初上映時全台灣不超過兩廳
還好還是有發行DVD和VCD 否則 在家裡網路龜速的情況下 可能還無緣觀賞
這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從頭到尾的黑白影像
其實這在彩色電影盛行後 這也不是什麼創舉 如辛德勒的名單就是採用黑白手法
全片只有少數幾個畫面刻意使用彩色的顏色 如果以前沒注意的朋友 可以找機會複習一下
而本片則是從頭到尾都是黑白
George Clooney是開玩笑說 因為沒錢拍成彩色的 如果票房不錯 就可以發行彩色版
其實George的用意應該是刻意要用這樣的色調呈現那個年代的風味
開頭的爵士樂 配上黑白的畫面 幾位主角的服裝造型 簡簡單單地就讓人馬上進入那個世界
這樣的呈現方式 我個人還蠻喜歡的 在黑白的世界裡 反而更能讓人專注於角色的表現
而不會迷失在五顏六色的絢麗色彩中
只是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習慣這種色調吧!
主角Edward Murrow每次的獨白 無論是晚會的致詞 或是在"See it now"裡的開場白和結語
都是那麼地平靜卻有力 讓人聽完總是進入深深的長考
他就像是坐在你的面前 直接注視著你 讓人有點不敢直視他的眼神 卻又怕錯過他的任何一句話
David Strathairn的表現真的令人讚賞
當然本片最重要的還是他在敘述媒體人要如何自覺 如何發揮電視和廣播的影響力
電視和廣播不只是娛樂和逃避 而是在告知人們真相 一種教育 一種權力
傳播人不該再利用企業廣告贊助商和觀眾當作藉口 認為太嚴肅 太認真的議題不是這些人要的
我們應該要給觀眾他們想要看的 而不是我們想要給他看的
或許這部電影的確過於把主角Edward Murrow神格化 好似他不食人間煙火 活在自己的理想中
但不得不承認 他講的話 非常令人動容 文辭精練
讓我想到"國家寶藏"裡Nicholas Cage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的人不這樣講話了....
我從以前對媒體總有著一份敵意 非常仇視記者這個行業
因為無論中外 記者總給我一種不問是非 只問收視率的感覺
整天嘴巴掛著新聞自由 強調自己報導和追求是真相和事實
可是呈現出來的卻是對大眾沒有任何意義的事件 甚至往往誤導所謂的"真相"
"聖戰奇兵"裡的Indiana Jones在上歷史課時對學生說 他教的是"Fact" 而不是"Truth"
要了解"Truth" 請去上哲學教授的課
或許對很多媒體人而言 他們可能比我們一般人更能分辨所謂的事實和真相吧
否則為什麼他們這麼有自信地往往把"事實真相"連在一起 還時常掛在嘴邊呢?
對大部分的台灣觀眾而言 台灣的電視新聞傳播媒體就完全符合Murrow說的
電視現在的功能就祇是拿來娛樂而已
就算是掛著討論公共議題招牌的一堆全民開講 也往往成了一堆名嘴爆料和作秀的場合
大三下的時候 修了林元輝老師的"認識新聞"
以一堂通識課來說 這堂課上的算是不輕鬆 每個禮拜都要討論 報告 心得
但一個學期下來 我們也慢慢成為一個可以對惡質新聞媒體說不的觀眾
老師的理念是 他已經慢慢放棄在新聞系把這些學生教育成一個擁有理想 尊嚴的媒體人
因為儘管在四年的大學教育 甚至三年的研究所學習後 只要進入台灣媒體這個龐大的怪獸後
那個曾經懷著夢想的年輕人只是收視率和老闆的應聲蟲而已
不如把真正掌握遙控器的一般視聽大眾教育好 使他們有所提升
讓這些媒體知道他們操控收視率的技倆已經被識破 唯有改變自己才能重新讓民眾接受
可惜 台灣的觀眾依舊沉浸在一場又一場的政治八卦秀和血淋淋的恐怖電影 或是台灣霹靂火式的連續劇中
CBS的Edward R. Murrow也提到 希望多一點真正對人民有意義的節目
讓人民有更多的機會可以了解他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和世界 可以知道他們的未來會如何
聽起來真的有點像是知識份子的自以為是 但我也時常這樣提醒自己
身為有機會比別人受過更多教育的人 我們更應該有所自覺 更有所貢獻
台灣現在的媒體環境需要更多知識份子和民眾的努力才會有所進步 而不光只是需要更多的全民大悶鍋
否則自食惡果的是我們這些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民
對於整天生活在恐懼和憂慮之中的台灣民眾 很適合引用Murrow的台詞: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p.s:附上藍祖蔚先生的影評
http://www.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asp?action=content&vol=066&page=b02
- Jul 23 Sun 2006 20:34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