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批踢踢movie板看到討論演技好不好的文章,
裡面提到一些演技好的演員,和演技不好的演員,
讓我這個超愛看電影的人都想要記錄下一些自己的想法。
的確演技好不好,誰該得到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
都是比較主觀的問題。
因為演技就是一種藝術,是沒有辦法用一個絕對客觀的標準去測度和衡量的。
但是要說一個演員演技好,或是演技差,我想只要影片觀賞的夠多的觀眾,
心中都大概會有一把尺。
就像台灣大多數的偶像劇或者鄉土劇,很多新一代的演員真的會讓人看到吐血,
常常自己覺得自己去演可能都不會那麼糟...(當然是嘴砲啦!)
就像movie板討論串中提到的,要鑑別一個演員的演技,
可以看她或他在不同的電影和角色,是否會給你同一個人的感覺。
像是大家都很佩服的梁朝偉,
無間道裡的陳永仁、色戒裡的易先生、咖哩辣椒二中的飛基雙煞(其實我覺得這片真的很好笑)
東成西就裡的歐陽鋒、槍神裡的臥底(忘了名字...)
還是英雄裡的殘劍....(梁朝偉的角色重複性還真低,隨便舉,類型都不會重複)
雖然你會記得這些都是梁朝偉演的,
可是你會鮮明地分清楚每個角色的不同。
按照這種鑑別方式,我們的確可以看出演員演技的好壞,
或者說可以看出一個演員有沒有辦法演出不同類型的角色,
還是他的演技只限於特定形象的角色。
像是秦楊怎麼演,大家就覺得只是劉文聰換了個名字而已,
看到劉德華就是想到陳小刀(不過華仔真的很努力,後期的作品真的進步很多,只是感覺還是有些匠氣,少了點自然的感覺,但還是要為華仔鼓鼓掌,比很多後生小輩好多了)
而像周董就是很常被人提起的例子,
他就是那種標準地在演自己的演員。
台灣偶像劇很多演員都很明顯的是在演繹自己。
但不能說這種演員就不好,只是他們就只能侷限在某些特定的角色。
像是頭文字D的周董很明顯地被其他演員蓋過,
黃秋生、杜汶澤就不用說了,
可是像Edison和余文樂這兩個在無間道二被其他演技派演員壓垮的年輕演員,
在該片中都明顯大勝周董。
這讓我更覺得,演技還真的是比較出來的。
不過,在不能說的秘密中,周董的感覺就明顯自在很多,
充滿自信的葉湘倫比起感覺有點畏縮的拓海,
這證明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周董也可以是個不錯的演員。
(不過,除非劇本都是自己寫吧~~)
批踢踢的討論串還有很厲害的大大介紹英國派和美國派演技(那有沒有歐洲派?哈哈~~)
英國派是傳統劇場傳承下來,講求由外而內,
像是角色的外在小動作、舉手投足,
簡單地說,就是有一種固定的模式,
因此,英國劇場出身的演員都一定會有相當的水準。
這幾年英國演員在好萊塢出頭的也相當多,
到老才紅的Ian Mckellen
或者一口迷死人英國腔的Ralph Finns和Hugh Grant
以及常常演壞人,但是都讓人印象深刻的Alan Rickman(終極警探一裡面卻演德國人)
和David Thewlis(就是Professor Lupin)
英國演員的表現真的至少都給人中規中矩,絕對不會讓你落差太大(相較於美國囉)
但也不能說英國演員演繹的層次就不夠深
像是得過奧斯卡的Judy Dench或是Emma Thompson的,
和Anthony Hopkins就是很好的範例。
而美國派的演技根據大大的分享是由內而外,
不只要熟讀劇本,還要去設定這個角色的context和subcontext。
所以,美國演員常常都會去實際體驗這個角色的職業或者身分,
像是真的吸毒(River Phoenix真的吸到掛了)
或者去和囚犯談話,去醫院見習。
不過,這樣的方式會造成演員完全融入那個情境,卻可能很難抽離的情形。
最近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Heath Ledger,
在演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小丑後,就傳出用藥過量致死。
或者像是當初也鬧的很大的張國榮自殺新聞,
都是在角色進進出出後,無法完全抽離出角色,而留下一些副作用,
最後甚至不幸身亡。
打到這裡,覺得這篇太長了.....
還是改天繼續打好了.....哈哈!!
- Jul 03 Thu 2008 15:16
About Acting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