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跟我比較熟的朋友都知道,

我是一個很喜歡事先計畫行程的人。

無論是平常的作息,或者一些中長程的目標,

甚至騎車的路線,都是我計畫的一部份。

 

然而,只要事情不照著計劃走,

整個人就會有一種抓狂的感覺。

尤其當事情走向偏離原先的計劃月來越遠時,

暴走的指數就會直線飆高。

 

但在現實生活中,

人生的變化永遠比自己的計畫來的更加迅速,

更加令人措手不及。

 

就算事先努力揣測各種可能的情況,

想要預先擬定備案。

但往往發生的事情,遠超過自己備案可以控制的範圍。

 

從高中社團辦活動開始,

這樣的情形就是辦活動的人需要一直面對的。

從以前就學到什麼活動都要準備所謂的雨天備案,

以及辦活動一定要先寫細流,或者有人說的沙盤推演之類的。

就是希望將這些臨時變動的傷害降到最低。

 

當兵的時候,也是每次一天要結束前,

照例都要在安官桌集合。

然後值星官要先把明天的任務和行程分配好,

要求大家按照計畫走。

 

不過,經歷了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

自己也知道,當下在發生狀況的時候,

往往都是出現自己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狀況。

 

這個時候,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反應能力

還有過往的經驗,讓自己迅速擬定新的方案來因應。

而且,還必須要有承擔做錯決定的勇氣。

 

每次要擬定計畫前,自己都會認為自己心思很細膩,

已經想了很多。

不過,當事情發生時,才發現,就算事先想很多,

可是要如何確保這些狀況的傷害降到最低,

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像是舉辦一個論文發表會,

事先都知道麥克風會很長出問題,

所以,就會先計畫好,要多準備幾個電池和幾支備用麥克風。

 

不過,當自己可能沒有想到的是:

這些電池和麥克風都是跟同一個單位租借的。

忽略這種事實的下場就是,

準備了一堆器材,但這些器材都是不堪用的。

 

可是也很玄,

每次事先測試時,就都是正常的。

然後想說,測試太久,到時候又沒電了。所以確定可以正常使用後,

就不會去理它了。

 

結果,正式上場的時候,

果然就會出現沒電或是聲音太小的情況。

換了三支,結果都會是一樣。

 

像這種非常基本的小事,

卻屢屢可以在學校中的研討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包括自己舉辦的論文發表會也不例外。

 

不過,這個例子是的確可以用計畫來減少傷害的。

像是自己先去買幾個備用電池,

或者另外跟不同的單位租借備用麥克風。

(但通常規模不大的活動,試問誰會這麼大費周章?)

 

而如果是一些更突發的狀況呢?

像是一個論文發表會,可是發表者到當天才發生變故,

無法到場進行發表。

 

前幾天發生的話,還可以臨時找好代發表者,

或者更改議程。

可是一兩個小時前才發生的話,要如何處理?

 

臨時更改議程,擔心後續的發表者或者評論老師無法配合和銜接。

而當下又找不到人可以代為發表,

難道要一個工作人員事先熟讀這些論文,

就為了應付這樣的緊急狀況?

如果解讀錯誤,是不是造成對原作者的不敬,

甚至影響到作者的學術聲譽。

 

最適當的辦法或許是如何重新分配該場次的時間,

讓與會的人士,都覺得影響不大。

 

規模不大的活動,可以彈性運用的空間就比較大。

但如果是有相當知名度的場合,

就看主事者的功力和安撫人心的能力。

 

講了這麼多廢話,

或許只是最近的變化都遠遠超過自己本身的計畫,

因而產生的感嘆罷了!

 

仔細檢討起來,

有些事情的確是自己事先可能設想的不夠週到;

而有些情況則是自己太過一廂情願地樂觀,

總認為事情會照著自己希望的步調走。

但說真的,地球不會繞著自己運轉。

事情的確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

 

但是狀況既然都出現了,

抱怨歸抱怨,還是要趕快想出應對的方法來處理。

因為,狀況不會自然消失。

船不一定到了橋頭自然就會直,還是要自己努力把它弄到直才行。

 

自己還很嫩,對自己說聲:多努力吧!

不然,自己就會逐漸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種人。

 

加油!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cage 的頭像
    kcage

    說出你的願望 否則不會實現

    kc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